重慶市環境保護局關于強化措施深入貫徹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工作要求的通知
作者:admin點擊次數:6955發布時間:2018-06-04
重慶市環境保護局
關于強化措施深入貫徹環境影響評價
改革工作要求的通知
渝環〔2017〕208號
各區縣(自治縣)、經開區環保局,兩江新區環保分局:
按照中央十九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總要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更好的發揮環評從源頭上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作用,現就進一步貫徹和深化環評改革的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環評改革的總體要求
一是充分發揮規劃環評在優布局、控規模、調結構和促轉型中的作用,以“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為手段劃框子、定規則、抓落實。加大規劃環評和建設項目環評的聯動力度,建立完善規劃環評會商機制。二是嚴格環境準入,落實建設項目環評審批與規劃環評、現有項目的環境管理、區域環境質量的“三掛鉤”。嚴控過剩產能,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是推進建設項目環評精細化管理,進一步規范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創新環評機構及其人員從業管理。四是強化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監管,改革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五是對依法實施排污許可管理的排污者建立健全以排污許可制度為核心,環評和排污許可有機銜接的環境管理體系。六是開展環評改革專項督導,確保工作效果。
二、推進規劃環評落地
?。ㄒ唬﹪栏衤鋵嵰巹澀h評制度。按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規定,土地利用有關規劃,有關區域、流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有關專項規劃,各產業園區建設、開發利用規劃等應當嚴格依法執行規劃環評制度。已開展規劃環評滿5年的產業園區規劃應當進行跟蹤環評,重點調查、分析并論證規劃實施對大氣、水、土壤以及生態環境的影響并提出改進或減緩措施。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開發利用規劃,不得組織實施。
?。ǘ娀?ldquo;三線一單”管理。各區縣環保部門要按照國家和我市統一部署,認真開展好長江經濟帶“三線一單”重要戰略研究工作,并按時完成專題報告。兩江新區環保分局要抓緊推進全區域的戰略環評工作,完善功能定位,優化產業布局,助推全區域綠色發展。全市的各類規劃環評要以長江經濟帶“三線一單”及“負面清單”管理要求為支撐,強化銜接,細化措施。一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保障和維護好生態資源的可持續性。規劃的實施對所在區域、流域環境容量的占用應當留有余地,優先保障生態、生活所需。要協調好生態、生活和生產所需環境容量的分配比率,除生態、生活和生產所需之外,還應保留足夠的環境質量余量。二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環評要準確識別規劃涉及的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并按其管控要求嚴格審查。三要守住環境質量底線,規劃的實施要以環境質量為前提,要確保區域、流域環境質量滿足環境管理考核目標要求。四要進一步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推進循環經濟,規劃環評對高能耗、高水耗、資源性產業等應當提出單位產品資源使用限值和單位產品排放限值等各類要求。五要落實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規劃環評應當以規劃提出的產業和功能定位為基礎,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約束,結合環境敏感程度,細化環境準入的負面管控要求。規劃環評文件及其審查小組意見須就規劃的行業、工藝、產品等提出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六要提高規劃環評的技術水平,采用先進手段,力求提出的“三線一單”科學、客觀、精準、可操作。
?。ㄈ┩七M規劃環評和建設項目環評的聯動。規劃環評要更“接地氣”,細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明確與建設項目環評的聯動管理要求。各產業園區管理主體要加快推進園區統一監測、統一評價有關工作,為提高建設項目環評工作效率,實現規劃環評和建設項目環評的聯動創造條件。產業園區,公路、鐵路及軌道交通,港口、航道,礦產資源開發,水利水電開發等重點領域的規劃環評應當按規定逐條落實聯動要求。對符合規劃環評結論及審查意見要求的建設項目,其環評文件應按照規劃環評的意見進行簡化。
研究制定規劃環評分類管理清單名錄,在國家關于規劃環評類型(規劃環評報告書、規劃環評篇章)界定有關要求的基礎上,會同市級部門細化我市規劃環評分類管理清單,推進全市規劃環評“照單”管理。
?。ㄋ模┨剿饕巹澀h評會商機制。探索建立多部門、多方面、多層次參與的規劃環評會商機制,規劃編制機關是依法組織開展規劃環評會商的主體。對生態和環境影響跨行政區域、流域的規劃,規劃環評應當建立并啟動會商機制,要充分吸納受影響地區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意見,對相關意見的采納情況,應當作出說明。
對跨省市或可能產生跨省市影響的規劃要強化規劃環評會商的要求,重點會商石化、化工、火電、有色冶煉、鋼鐵、水泥等可能產生跨省市影響的產業園區規劃,以及長江、嘉陵江、烏江等跨省市流域綜合規劃、水電開發規劃。規劃編制單位應當在規劃環評文件報審前征求相關省市意見。
三、強化建設項目環評管理
(一)嚴格環境準入。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要與規劃環評、現有項目環境管理、區域環境質量“三掛鉤”。規劃環評要作為規劃所包含建設項目環評的重要依據,對于不符合規劃環評結論及審查意見的項目環評文件,依法不予審批。對于現有同類型項目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嚴重、環境違法違規現象多發,致使環境容量接近或超過承載能力的地區,在現有問題整改到位前,依法暫停審批該地區同類行業的項目環評文件。對環境質量現狀超標的地區,項目擬采取的措施不能滿足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管理要求的,依法不予審批其環評文件。對未達到環境質量目標考核要求的地區,除民生項目與節能減排項目外,依法暫停審批該地區新增排放相應重點污染物的項目環評文件。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的區域、流域,嚴格限制審批新增重點污染物排放的工業類項目環評文件。項目所在地大氣、水環境主要污染物現狀濃度占標準值達90%~100%的,新建、改建、擴建工業項目,項目所在地應按該項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1.5倍削減現有污染物排放量。
全力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對鋼鐵、平板玻璃、水泥、電解鋁、船舶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環評審批監管,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不得為其辦理環評審批等相關業務。嚴格控制新增煤炭產能,從2016年起,3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確需新建煤礦的,一律實行減量置換。落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求,嚴控高耗水行業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倒逼鋼鐵、造紙、紡織、火電等高耗水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嚴禁新增產能。統籌長江及其主要支流水資源開發利用,加強涉及水生生態影響類項目的環評審批監管,保護好水生態環境。
嚴格落實《重慶市產業項目投資禁投清單》、《重慶市工業項目環境準入規定》中的各項要求。強化建設項目分類、分級審批管理,嚴格執行《重慶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進一步做好化工、涉重、涉危等類型項目的環評審批和監管。萬州區、涪陵區和長壽區在審批總投資超過1億元的化工類項目前應當征求市環保局意見。
?。ǘ┘訌娭攸c敏感區域管控。結合主城區、渝西地區、渝東北地區和渝東南地區不同的地域特征和發展定位,實施分區域的環保政策。進一步加大對三峽庫區、長江及其主要支流沿岸地區、生態紅線區域等重點敏感區域的保護和管控力度。統籌規劃沿江岸線資源,嚴控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向我市轉移。除在建項目外,嚴禁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新建布局重化工園區,嚴控在沿岸地區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項目。進一步強化對三峽庫區消落帶的保護,禁止建設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工程項目或從事畜禽養殖、餐飲等對水體有污染的生產經營活動。貫徹落實《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及其配套政策,抓好沿江工業管控,長江及其主要支流岸線5公里范圍內不得新布局工業園區。主城片區嚴格限制燃煤火電、化工、水泥、燃煤鍋爐和采石、磚瓦窯及混凝土攪拌站項目建設。主城片區和主城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區縣嚴格限制對大氣污染嚴重的項目建設。主城片區內環以內禁止新建工業用涉及Ⅰ類、Ⅱ類放射源和甲級非密封工作場所的核技術利用項目,主城片區其他地區嚴格控制建設涉及工業用Ⅰ類、Ⅱ類放射源和甲級非密封工作場所的核技術利用項目。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督察處理情況及其教訓的通報》精神,按照國家和我市“綠盾2017”行動總體要求,嚴禁在自然保護區內開發建設不符合相關規定的項目,對在建、已建的違法違規項目依法依規進行全面清理。涉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項目和由市環保局審批的涉及自然保護區的建設項目,編制的生態影響專題報告由市環保局組織專家審查(生態影響專題報告與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須同時報件);涉及其他自然保護區的建設項目,編制的生態影響專題報告由區縣環保部門組織專家審查。
?。ㄈ┮幏缎姓徟绦?。一是規范報件受理、流轉、辦結、存檔程序。二是抓好審批信息公開,要確保時限足夠、程序合法、內容規范。三是加強行政審批的標準化建設,除依法不予公開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外,所有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必須進入網上審批系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要統一受理條件,對不符合受理要求的要書面告知申請人。四是提高審批效率,服務經濟發展,建立健全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時限和績效考核機制,在符合法定程序的前提下縮短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ㄋ模┳ズ玫怯洷韨浒腹ぷ?。各區縣環保部門要認真學習《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辦法》(環保部令第41號),熟練使用環境影響登記表網上備案系統,建立健全登記表備案環保正向逆向管理部門的協調機制,細化操作流程,分解落實工作責任。既要符合環評改革的總要求,提高效率,又要確保環境監管不缺位,不留死角。對不符合備案要求而予以備案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予以查處。
四、完善建設項目環保“三同時”監管舉措
?。ㄒ唬└母锃h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積極指導并督促建設單位依法開展環境保護設施的竣工驗收工作,促進驗收內容不缺項,驗收標準不降低,驗收報告全公開。一要加強技術培訓,環保部門應當加強對建設單位的培訓,明確環境保護設施驗收管理要求。二要促進規范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服務市場,健全機制制度,完善管理體系,探索資質、業績、信用等軟硬件“全公開”的管理方式。三要以市級現有環境保護相關專家庫為平臺,整合吸納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才,增設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專家子庫,驗收時可從專家庫中選聘專家,強化專家培訓與管理,借助專家力量把好驗收質量關。
?。ǘ┻M一步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建立健全正向逆向聯動的工作機制,明確環境正向逆向監管部門職責,既要互不交叉又要不留空白,規范違法違規項目移交、查處以及結果反饋程序。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對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未驗先投、久拖不驗、無證排污等違法違規行為下重拳,零容忍,絕不手軟。
加大對環評領域違法違規情形的查處力度,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違法項目責任追究的通知》(環辦函〔2015〕389號)要求,對環保違法違規項目,做到不問責、不處罰、不整改一律不受理、不審批、不驗收、不發排污許可證,以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推進違法行為依法處理,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項目在原有問題未“結清”前,暫緩審批其建設項目環評文件。
?。ㄈ┌l揮環境影響后評價管理優勢。落實好《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管理辦法(試行)》(環保部令第37號),對水利、水電、采掘、港口、鐵路行業中實際環境影響程度和范圍較大,且主要環境影響在項目建成運行一定時期后逐步顯現的建設項目;穿越重要生態環境敏感區的建設項目;冶金、石化和化工行業中有重大環境風險,建設地點敏感,且持續排放重金屬或者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建設項目,要結合實際運用環境影響后評價管理手段。
?。ㄋ模﹪栏褫椛浒踩S可管理。嚴格監督核技術利用單位按照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及批復要求落實各項輻射安全防護與管理措施,在核發輻射安全許可證之前,必須進行現場核查,確保輻射環境安全。按照“雙隨機”要求開展年度抽查監管工作,督促核技術利用單位在持證期間通過落實輻射安全年度評估報告制度開展自查自糾,確保其規范運行。強化輻射安全許可證延續、重新辦理審批等手段,規范持續性監督管理。
五、推進環評和排污許可有機銜接
建立健全機制制度,將排污許可制建設成為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作為企業守法、部門執法、社會監督的依據,為提高環境管理效能和改善環境質量奠定堅實基礎,打通排污許可和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環評、環保“三同時”管理等制度的連接。一方面以排污許可證管理倒逼環評不斷改進,提高環評預測的科學性和結論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以排污許可證的核發督促環保措施的落實。
?。ㄒ唬┯袡C銜接環評制度。新建項目必須在發生實際排污行為之前申領排污許可證,環評文件及批復中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主要內容應當納入排污許可證,其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應作為環評的重要依據。環評文件及批復要求落實的環保措施及環保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等情況是核發排污許可證的重要前提,要在核發之前進行重點核查。
?。ǘ┲鸩綄崿F“一證式”管理。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將排污許可制與過程監管、違規處罰等相銜接,逐步整合對企業事業單位在清潔生產、污染治理、排放監測、風險防范等多方面管理要求,實現制度關聯銜接、目標措施一體,實現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的“一證式”管理。
?。ㄈ┮幏杜盼墼S可證核發。一是按照法律法規統一核發范圍。二是落實分級核發管理要求,市區統籌,上下聯動。三是實行分類管理,對國家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內的固定污染源,按行業分步進行排污許可證核發。四是合理確定許可內容,排污許可證管理內容主要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并依法逐步納入其他污染物。五是嚴格核發程序,抓好信息公開,嚴格審批時限。
?。ㄋ模娀?。加大排污許可證管理機構及人員隊伍建設力度,確保排污許可證管理工作的常態化和可持續性。逐步完善排污許可信息平臺,推進排污許可“云平臺”“大數據”建設。
六、提高環評領域各類技術咨詢文件質量
抓好規劃和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竣工驗收文件等技術咨詢文件的質量管理,明確要求,規范內容,不斷強化環評、竣工驗收、排污許可等咨詢機構的技術支撐,為環評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提供保障。
?。ㄒ唬┖葑キh評文件質量,強化環評機構管理。不斷提高環評文件質量,嚴格規劃環評和建設項目環評文件技術審查,對編制質量不滿足要求、技術審查不合格的不予通過審查或審批,同時對其編制機構、編制主持人和主要編制人員采取通報、約談和信用扣分處理等管理手段。依托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和重慶市環境技術評估專家庫的專家等技術力量,進一步加大對區縣環保部門審批的環評文件的抽查考核力度,不斷提高全市環評文件的整體水平。規范環評機構及從業人員的管理,探索建立完善環評機構及從業人員的行業誠信管理體系。暢通全市環評機構及從業人員的溝通交流渠道,建立長效機制,創新開展環評機構及從業人員的培訓、座談等工作。
?。ǘ┙⒖⒐を炇請蟾娉椴闄C制,保障竣工驗收質量。建立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效果評估與反饋機制,組織對重點行業、重點項目竣工驗收報告按比例開展“雙隨機”抽查,通過現場踏勘和數據復核等手段對驗收效果進行評估。
?。ㄈ┡嘤盼墼S可咨詢市場,強化排污許可技術支撐。鼓勵和引導第三方社會機構參與排污許可咨詢工作,強化排污許可的技術支撐,促進并形成企業自主、市場主導、專業機構參與的良好局面。
七、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一是注重教育培訓,錘煉人才隊伍。要抓好環評、驗收、排污許可、專家、評估、審批隊伍建設,提高業務水平,為推進環評改革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保障。二是要按照國家關于環保“大數據”的建設要求,提高環評信息化水平,為實現“智慧環評”夯實基礎。三是要強化硬件支撐,各區縣環保部門應當為環評改革有關工作配備必要的辦公、監測監控、現場檢查等硬件設施。四是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在“一張圖看懂環評”“建設項目法律紅線及準入政策匯編”等已有專項工作的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形成成果,進一步向社會公眾、企業、政府等普及環評相關的專業和法律知識,為推進環評改革營造濃厚氛圍。五是強化科研支撐,啟動包括區域、流域環境容量有關問題研究的一批課題和專項,為解決一系列環評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提供依據。
八、抓好環評改革專項督導
建立健全環評改革專項督導工作機制,采取聽、看、查相結合的方式,以區縣自查加全市抽查為手段,對環評法律法規執行、環評改革方案落實、建設項目環保“三同時”監管、環評機構和相關咨詢單位監管等工作進行全面督導,查擺問題,總結經驗,確保全市環評改革工作推進有力。
九、嚴守廉政底線
嚴格遵守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嚴格執行《重慶市環境影響評價系統廉潔從業規定》等相關要求,建立健全廉政責任追究制度,強化廉政風險防控。
重慶市環境保護局
2017年11月14日